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演艺经纪

中国影视法律网:中国明星已经离不开综艺了(上)

文 ✎ 李曙光 齐敏倩 华宇

编辑 ✎ 徐伟

 

 

今天,年仅35岁的中国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宁波录制综艺猝死。

 

这档综艺名为《追我吧》,是浙江卫视今年第四季度用来接棒《2019中国好声音》的重磅综艺,定位“户外竞技综艺”,节目运动强度很大,梅花桩、飞檐走壁、徒手爬高楼,还是深夜录制,对参演嘉宾的体力消耗很大。

 

秀体能是综艺中最常规操作了。

 

《跑男》有一次在杭州西湖录制,王宝强在过桥时一头跌进了西湖里,好在水够浅,王宝强够矫健。而李晨录制中被砸伤缝9针、鹿晗被抬上救护车、陈赫背大妈骨错位,已经是娱乐媒体多次头版的新闻了。

 

这几年,综艺节目在中国遍地开花,层出不穷的综艺形式不断挖掘明星的“潜力”,才艺、身世、演技、价值观、体力甚至家里的冰箱、背的包,都能成综艺的表现主体,纤毫毕现地展露在观众面前。

 

从娱乐至死到娱乐致死,中国综艺在产业结构,内容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形状,这其中掺杂着观众的默许、制作方的逐利、明星的无奈。

 

 
01
 
 
越来越多的综艺咖

 

“参加这么多综艺,不怕观众审美疲劳吗?”

 

今年5月份,演员魏大勋在接受采访时,被记者提问。他耿直地回答到:“难道这样我就不工作了吗,在家歇着吗?”

 

在此之前,魏大勋从2016年开始参加过十多部综艺。

 

除了魏大勋,这些年被称为“综艺咖”的艺人越来越多。圈内公认的“戏疯子”演员邓超,光是《奔跑吧兄弟》就一口气拍了六季。而从2017年到2018年1月,沙溢接了15档综艺,全家老小齐上阵。
 
比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更蓬勃的是中国综艺。

 

明星们不上综艺,就很难得到曝光,在流量时代几乎就代表着失业。相比于成本高,不确定性大,周期长的电影、电视剧,综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捷径,能够更轻易的上热搜、立人设、带来财富。

 

被称为“综艺咖”原本并不是件好事儿。

 

这个词语带着演艺圈浓郁的“鄙视链”色彩。那些通告以接综艺节目为主的艺人,被称为“综艺咖”,行业以及公众普遍评价的是综艺咖远不及靠作品赢得关注的歌手、演员。

 

综艺节目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起初以游戏、益智问答为主。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出现,刺激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兴起。之后的《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都是爆火的现象级综艺。

 

这些爆款综艺让平台方名利双收,也吸引一大批资本向综艺倾斜。

 

拿卫视来说,周五、周六晚上是电视台最黄金的时间段,综艺节目的形态火了之后,各大卫视都把自己的核心综艺项目放在这个时间段播出,而黄金档电视剧集则基本上要为综艺让路。

 

爱奇艺、优酷、腾讯这几大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兴起更催生了综艺的火热。他们最早是从卫视手中高价买下优质综艺资源,近年来,在互联网资本的支持下,都推出自己的自制综艺。

 

2019年上半年共计有95档综艺在播,其中网综有49档,台综46档。同时期,获准发行的电视剧也只有108部。中信证券测算得出,2018年我国综艺市场大盘规模约为332.7亿元。

 

这是一块儿巨大的不得不争的蛋糕。

 

 
02
 
 
综艺为什么这么火?

 

大众有探索明星的欲望。

 

作为高高在上的“爱豆”,明星的生活和工作有一个“圈儿”,即便是下凡,也隔雾蒙纱。

 

好奇的人太多。

 

综艺节目的魅力在于满足这种欲望。明星按照节目组的要求和剧本做事情,表现生活化和不同于艺术作品的一面,“真实”地把自己剖开给观众看,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或者说窥私欲。
 
“真实性”和“娱乐性”是综艺必须具备的特质。

 

一档成功的综艺必须是不绕弯子,不能费脑子,通俗地说就是得门槛低。

 

纵观所有的综艺节目,几乎都以“争第一”为规则,以“pk”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快地产生代入感,引发“如果是我……会怎么样”的联想。

 

就连最近央视播出的《主持人大赛》也没能不落俗套,参与的人打得火热,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的天”“妈呀”等惊呼声中心满意足,顺便期待下一次节目的到来。
 
正如中信证券所讲,对比新闻、纪录片、部分剧集观众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考,综艺节目往往是底层情感刺激,让观众情感放松,同时不断利用笑料和笑点来制造欢乐,从而让观众能够迅速进入“精神舒适区域”。

 

从娱乐节目的“马斯洛金字塔”来看,综艺节目满足的是相对底层需求,落在第二层的“安全需要”上,给用户带来欢乐、舒适感,不用费脑。

 

这决定了综艺节目拥有庞大的受众。

 

好玩、真实、受众广,给了综艺巨大商业价值:看的人多,便意味着广告的触达面更广;真实性和娱乐性,便意味着即便是高频率的广告植入也不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相比于影视剧动辄三五年的制作上映周期甚至无法上架而言,综艺节目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更可控,明星们连轴转个三五天便能把好几期的节目全部录制完成。

 

门槛低、制作成本可控、形式多样等因素让综艺节目成功获得广告主的青睐。

 

我们先看看九合数据给出的2019年上半年几组数据:
 
中国综艺节目广告市场规模接近2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2%,环比增长10.15%;
中国综艺节目植入品牌数量达到546个,产品数量达到697个;
品牌数同比增长15.19%,产品数增长22.06%;品牌数量环比增长9.4%,产品数量增长8.2%。

 

对比综艺,影视行业的境遇则是隆冬。尤其是范冰冰事件后,中国影视行业整体收缩,因此进一步让综艺大行其道。

 

2019年上半年,国内观影人次下滑10%,走进影院的人次仅8.08亿,单银幕票房产出也下滑至48.6万元,几乎为2015年的三分之一。

 

2019年,华谊王忠军四处奔走借款,不惜通过房产抵押、卖画来解决华谊资金流动性问题。

 

自补税风波后,影视行业彻底进入寒冬期。

 

Wind数据显示,2018年18家盈利的影视行业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只有69.71亿元;2019年,市值排名前十的A股影视公司中,只有上年垫底的奥飞娱乐和文投控股,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另外8家公司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少公司无奈之下选择了退场,比如曾出品过《风筝》《白鹿原》《西虹市首富》的新丽传媒卖身阅文集团,慈文传媒的实控人则从马中骏变为了江西国资委。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具体表现为注销、吊销、清算、停业。

 

有幸活下来的影视公司们,整日被“贫穷”的阴影笼罩,这让它们在剧本、演员的选择上更加慎重,倒生出一种宁缺毋滥的情怀来。

 

在线留言
ERP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