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要香菜要电影
广电总局与电影管理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或称广电总局(SARFT),是国务院下属的监管中国境内所有广播、电影与电视内容的执行性部委。广电总局是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其设有一个电影管理局,专门针对电影管理。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FGC或CFG)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或称“中影”,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其拥有将外国电影进口至中国的独家权利。中影也是最大的本土与合制电影制片方,并且是国内本土与外国电影的最大发行商。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华夏成立于2003年,是第二大、也是除中影外唯一的其他发行外国电影的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公司不能进口电影,且其发行能力也没有中国电影集团那么大。
分账电影
分账电影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引进,由中影或者华夏电影公司或者两者共同发行的,通过签订协议许可外国供应商从该影片中获得中国影院总收入的规定份额而从国外引进的影片。通常,仅有好莱坞大片可以作为分账电影被引进。第一部分账电影,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TheFugitive)于1994年11月12日公映。其后,每年允许10部分账电影进入中国影院。2002年,年度配额升至20部。而2012年,其配额升至34部,其中有14部必须是3D或IMAX电影。
买断电影
买断电影是由中国本地发行商以固定价格所购买的在中国放映的外国电影。买断价格通常从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
第一次买断交易发生在80年代中期,当时,中影从华纳兄弟手中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超人》(1978年)的影院放映权。大部分买断影片由中国本土电影发行商发行。中影和华夏每年也进行少量买断交易。通常,本土发行商通过像戛纳及美国电影市场(AFM)这样的电影节或电影市场寻找外国电影,或者外国制片商主动将其电影提供给本土发行商,以寻求合作,而本土发行商将电影提交至中影申请进口许可。在获得进口许可后,本土发行商将电影提交至中影或华夏总发行。也就是说,实际发行工作是由本土发行商进行的。中影或华夏实际上仅仅是提供发行授权,并就此收取电影总收入的差不多1/4。
买断有两种形式:(1)一次性买断(如上面所介绍的),多数买断属于这一类;(2)分账式买断,操作方式同上,但当电影在中国影院的总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外国制片方除买断价格外还可收取该电影收入的一定份额。9月份的热门影片《敢死队2》(TheExpendables2)、相对论传媒(RelativityMedia)的《惊天战神》(Immortals)与《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MirrorMirror)均是分账式买断电影。
2005年以后,分账电影才普及起来,当年买断配额已扩大到30部。仅有4到5部买断配额电影可以是好莱坞/美国电影;其他则必须来自欧洲、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拉美等,或者来自跨国联合制作影片。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广电总局的一个下属机构,本文中将称之为“协会”,由超过3000家当地发行商与放映商组成,负责安排电影放映时间,并监督所有电影的整体运行情况。
中国的好莱坞大公司
迪士尼、派拉蒙、索尼、二十一世纪福克斯与环球都在中国大陆设有分支机构,华纳兄弟是通过其香港分公司来处理在内地的业务的。几大制片公司中,环球在中国的势力目前是最弱的。
迪士尼正在上海建造160亿美元的主题公园,而梦工厂动画也正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家斥资30亿美元的工作室。
目前,迪士尼、派拉蒙、索尼与福克斯在中国的业务均很强劲。长期来看,迪士尼或成为行业在内地最大的公司。
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电影管理局的下属单位,或称“中国电影资金办”,负责中国的电影票房统计。就每部电影,其收取该电影院线总收入的5%作为支持本地电影制片及影院建设的专项资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其收取的这5%影院是免缴营业税的。
中国的电影院
尽管拥有居世界第二位的电影银幕数量,即截至本文撰写之时超过12000块银幕,但是按照人均银幕数量来说,中国仍是世界上银幕最缺乏的主要地区。美国大约平均7800人即拥有一块大银幕,而中国仅为每112,000人。在中国,有很多五十万至百万人口的城市甚至还没有一块现代电影银幕。如中国欲在人均拥有量上与美国比肩,那么它将不得不再开设160,000块银幕。
因为中国大多数综合影院均是在过去5年建成的,其影院设施非常现代化并且技术领先。在该国差不多12000块大银幕中,10000多块是有数字投影的,并且,约7000块配置了3D技术。在中国,45家商业电影连锁企业运营着约3300家电影院,其中有2200家进行每日票房报告。
总体说来,2012年前6个月,有1286个影院创造了票房销售超过百万人民币(约合160,000美元)的成绩,并且,有约100家电影院在头半年中销售票房超过了百万美元。1月至8月间,已有423家新影院的2500块新银幕向观众开放。
收入分成
在2013年早些时候新WTO谅解备忘录达成之前,可参与收入分成的进口电影依据电影制作的实际成本仅可从其总票房收入中获得13%至约17.5%。
“总票房收入”是由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的金额决定的。这一数据几乎肯定总是少的,下文将会说到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电影院有大量瞒报情况。在WTO谅解备忘录达成前,如果一部分成的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不足4500万元,其将仅获得报告收入的13%。那些总收入超过4500万元的电影将获得17.5%。WTO谅解备忘录达成后,分成电影现在可以直接获得总票房收入的25%。简单得多,并且对于外国制片商来说更加有利。
中影与华夏从外国电影放映中收入中获得约22%。其余的金额扣税后由放映方获得,金额大体上为总收入的45%。
相比之下,本地电影制片人发行产品几乎不受限,通常他们——制片方与发行方——可共同获得总收入的43%。大体上来说,电影放映方从好莱坞电影中的获利比本地电影略高。
放映排期
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是由广电总局下属的政府办公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决定的。在一部电影获得上映日期前,该影片的终版须经电影局审批。获批后,发行方将该片提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谋求获得上映日期。发行方、放映方、协会有时甚至是电影局之间就放映日期进行多方谈判。
仅在协会发放相应的放映许可证与通知后,影片才算正式排定日期,排期可能拖到影片上映前几天才敲定。电影越大,其迅速获批与获得排期的难度就越大,对于引进电影更是如此。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只能对这一排期程序逆来顺受,自己根本说不上话,因为他们不是发行方。而对于外国买断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对于本地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对于其电影的排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影院放映
下文的讨论主要是就引进版外国电影而言的。一经电影局批准,影片将交由特定本地制片厂(通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或北京电影制片厂)配音、配字幕及拷贝。对于引进分成电影,外国电影制片厂须对这项服务付费,对于买断电影,这项费用通常由本地发行方支付。在中国,电影的大多数营销宣传活动始于这一阶段。在电影排期确定前,花钱做市场营销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过程通常使得在中国对一部影片进行营销宣传的时间比大多数其他地区要少。
2012年之前,大多电影发行还采用实体正片拷贝的方式。但自2012年早期起,拷贝的方式越来越少见,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影院现在只进行数字投影。每一样片拷贝须花费10000元人民币,因为太贵而已经被淘汰。今年之前,低预算买断电影通常的获播率很有限,但是缘于数字发行的上映成本更低,现在这些低预算买断电影更广泛地上映成为了可能。
在实体拷贝的全盛时期,一次大范围放映通常意味着几百套拷贝样片。最大的一次实体拷贝放映——《变形金刚2》共做了差不多700套拷贝。现在,一次大范围的放映可覆盖超过2200家影院。不足1000家影院还在进行实体拷贝放映,它们大多是单银幕的老电影院,放映通常仅在首次数字版本放映后放映几天或几个星期,因此它们并不能对一部电影的总收入做多大贡献。在2012年的所有进口电影中,除了4套非数字的IMAX版《黑暗骑士崛起》外,几乎没有一部使用拷贝方式。
一部影片的数字拷贝仅在影院有适当的数字密钥时才可以投放。所有的密钥均由中影集团发放与管理。密钥每15天便过期。通常,一部大片的密钥可以展期,并且享受30日的首次大范围公映,大范围公映后通常接着2周的有限公映延展期。但是,在过去的9月份,像《黑暗骑士崛起》、《超凡蜘蛛侠》、《普罗米修斯》与《敢死队2》这样的影片却未获得上映展期的许可。有时,有强大支撑因素的影片可以获得2次甚或多次展期。比如,《碟中谍4》处于前十的时间长达7周。该部影片整个放映期间从1月28日至3月31日,达64天。这部影片与《盗梦空间》一起,成为继《阿凡达》后上映时间最长的影片。
《碟中谍4》口碑很好,使得其在创纪录的首映周末后,票房翻了6番。但是《阿凡达》才是票房翻番之王。自2010年1月4日上映后,直到5月份还有多家影院仍在放映这部电影。个别影院甚至在2010年11月还在放映该片。上海和平影都《阿凡达》IMAX版场场售空的情况连续了3个月。
营销广告
大体上说,好莱坞的制片厂为其在中国影院放映的影片的营销与广告费用买单,而中影或华夏(或两个共同)为拷贝付款(他们也可能会为印刷海报/电影院易拉宝广告买单)。但是,为保护本地电影,制片厂仅被许可在互联网与户外场所进行有限的广告活动。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电视广告宣传是不允许的,而这恰恰是在中国推广电影最有效的方式。而因为电视广告对于本地电影来说相对太过昂贵,很少看到电视中播放本地电影。在中国营销一部电影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广告(便宜、方便,常常非常有效)及在电影院中做广告(既传统又有效)。
两年前,电影放映前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与本地电影的电影预告片,但是现在,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在中国影院几乎绝迹。怎么回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被成批的广告——汽车、房地产、购物及本地电影——所取代。为什么?因为中国大多数(80%以上)银幕现在已经数字化,预告片与广告能够被轻易删除。好莱坞的制片厂对于其电影在中国的发行控制力很弱,但是他们还是要为大多数广告买单。
到目前为止,最大型的营销宣传活动属于《阿凡达》、《变形金刚3》与《泰坦尼克3D版》。
人流与车流大的都市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主力电影的户外条幅或广告牌。虽然不能在有线电视上播放广告,但是索尼等制片厂经常在上海地铁内的广告屏幕上播放电影片段。报道称,宣传《黑衣人3》时,做这样的广告,2周花费约为800,000元。
票房报告
中国目前仅有3条常规票房报告渠道,但是它们的数据非常有限,不是非常精确,也不是非常权威。中国各大电影网站自2008年起一直报告本周排名前十,声称它们的数据是从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属的组织获得的。每周二,在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博上也能找到票房数据。
各种报告渠道的数字通常彼此略有不同。那么,以哪一个数字为准呢?每一个都可为准,因为归根到底所有报告的数字都只是估算。他们所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电